bqgy.cc“今天的课,讲一下在古代怎么去制作水泥。”
“第一,先要备料。
首先,你需要准备以下材料:
粘土、石灰石、碎铁渣,还有各种耐火材料,比如缸、盆等物。
水淬矿渣,炼铁炉里的废渣直接放入冷水池淬火而成。
炉渣灰,各种煤烧后的残渣。
生石灰,取20%—25%。石灰石可用醋进行辨别,表面倒醋会冒气泡。加水后变成熟石膏。
熟石膏,即伴水石膏,由石膏矿石碾细,用铁锅加热至130—180度炒至黄灰色即成。
第二,制作过程。
接下来就是制作了:
把以上各种原材料洗净,用火烘干,然后磨成细粉。可以掺混后共同磨细,也可以各自单独磨细后再均匀掺混。
研磨可用农村的石碾,磨细的程度能通过很细的面箩筛选就可以。”
“总之,水泥的制作过程不难,难是原材料的准备。尤其是石灰石,如果找不到矿石,也可以用贝壳取代。”
崇祯把怎么寻找原材料以及制作方法全都记了下来。
不过这些只是理论,如果真要批量制造,还需要各种工具,以及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。
而且还得聘请懂矿石的工匠,上山去采矿。
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完成。
朱飞也没指望一天就把水泥造出来,那不现实。
“好了,该吃饭了。”
朱飞始终贯彻‘人是铁、饭是钢’的理念,准时准点恰饭。
崇祯拿着黄黄的一张饼问:“先生,这又是啥?”
“这就是煎饼,今晚咱们吃煎饼卷大葱。”
“朕记得先生之前说过,煎饼是用玉米磨成了粉,加水搅拌,再用平锅摊平,烙熟就是了。”
“没错。都记着呢?”
“朕弄了一个美食笔记,怎么做怎么吃时常拿来翻阅。”
崇祯取过一张煎饼,平摊在手掌,用大葱蘸上豆瓣酱,涂抹在煎饼上,将葱放于中间。
最后把煎饼卷了起来。
他轻轻咬了一口。
这煎饼非常筋道,他没有咬动:“好难咬,朕三口才咬下来!”
“筋道就对了,没吃过煎饼的人,吃完一张往往腮帮子疼。”
“朕记得先生还说过,煎饼风干后容易保存。”
崇祯在考虑能否多弄一些煎饼,等风干了,运到灾区救灾。
“风干后一般人咬不动,不加热的话,能把你的牙给你薅下来。如果不想吃这么费劲,卷饼里面可以卷些菜。”
他们两个又开始讨论起怎么吃来了。
“煎饼能卷哪些菜呢?”
“万物皆可卷,最好吃的莫过于小豆腐。”
“小豆腐?”
崇祯是第一次听见这道美食,立即拿圆珠笔在本本上记了下来。
经过一年多的学习,现在的他已经习惯用圆珠笔写字。
这种笔比毛笔好用多了,不仅写的快,还节省纸张。
知道崇祯没吃过小豆腐,所以朱飞耐心地解释:“小豆腐其实和豆腐无关。常以萝卜缨、荠荠菜、茼蒿、白菜、菠菜等为主料,加大豆糊或豆面熬制而成。”
崇祯馋得直流口水:“先生,什么时候能吃到这种美食?”
“等有机会吧,我让奶奶做一盆。煎饼其实是一种充饥的食物,玉米暂时还没有推广开来,等推广了,可能会成为救命粮。”
“朕希望如此。”
“是不是该把饭钱结一下子了。”
“朕早已让王大伴准备好了。按照先生的要求,朕找到了一副唐寅的画。”
说着,就把画传送了过来。
朱飞轻轻打开,是一副《宝鹤图》。
仔细品赏,每一笔都细腻入微,每一处都栩栩如生,仿佛能听到鹤鸣之声,感受到那超越时空的艺术震撼。
朱飞分辨不出此图是真是假,但从高超的绘画艺术角度,应该是真的。
但是,经过前面几次字画售卖情况,朱飞已经总结出,就算是真品,也会被判高仿。
因为缺少四百年的岁月洗礼,在纸张碳化程度鉴定的时候,年限不对。
所以,相信仪器的砖家就会判定为高仿品。
而且由于作品工艺精湛,成为独特的艺术形态,甚至被评价为“下真迹一等”。
拍卖价格经常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。
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。
比如明代万历的瓷器,直接传送到现在,缺少时间的沉淀,瓷瓶看起来崭新,像是新做的一个样。
朱飞还是通过大舅的手把画卖掉。
不过第一次的雕龙玉佩实际卖了两百二十万。
大舅拿了二十万的手续费。
朱飞也没有过多计较,毕竟干活拿钱应该的。
“小飞啊,你跟大舅讲实话,这些藏品到底哪里来的?”
“肯定不是偷的,也不是抢的,就是我出去玩,路过古玩店铺、小摊随手买的。”
大舅根本不信,总觉得朱飞应该是认识了什么人或者是有什么渠道。
他也知道这是个人隐私,不能多问。
经过一群砖家的鉴定,最后按照纸张碳化的时间推算,这副唐寅的画被认为是高仿品。
如果他们知道这是真迹,估计能把自己的眼珠子扣下来。
不过这副画的艺术价值极高,最终拍卖的价格定在五百万。
大舅收取了5%也就是25万的运作费,含鉴定费。
另外拍卖行也收取了成交价的10%,即50万,包含税费。
四百二十五万到手,朱飞又去批发了二十吨大颗粒食用盐。
这样的盐购价要稍微便宜一些。
晚上给崇祯那边传送了过去。
“按照之前的谋划,先把这批盐运到九边,坐等晋商上钩。”
“好,万事小心。”
朱飞对于抓人这些事已经鞭长莫及。
他能够做的,就是祝一切顺利,希望晋商别不长眼,把这么好的盐再往外卖。
今天他还回了一趟奶奶家,拿来了一盆小豆腐。
“奶奶说,他们那个年代,有时候没吃的,就用豆子在石碾上磨碎了,泡一夜,再加入各种野菜。这就是简单的小豆腐做法。”
崇祯尝了一口,赞道:“好吃。”
“好吃你就多吃点。”
朱飞打开了备课本,问道:“这都快一个星期了,水泥的事,搞得咋样了?”
“按照先生所讲的,粘土、碎铁渣、陶器都找到了。朕让宋应星去找石灰石暂时没找到,找到了一批贝壳代用。”
“试过了吗?”
“试过了,感觉效果不怎么好,而且工序挺繁琐的。要不跟盐一样,朕还是从先生这里直接购买吧?”
“水泥很贵的,而且这东西用量很大的,基本都是成百上千吨的用。我原来的计划是,先研究出水泥,制造出混凝土,然后修路。”
“修路?”
崇祯又懵了。
“要想富,先修路。”
崇祯第一次听见这六个字,挺押韵的,而且好像挺有道理的样子。